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成时清 ? — 1678年十月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释成时字坚密
姓吴氏歙人也。
少为诸生,年二十八,忽轶尘网,投迹空门,兼综禅教,参访略遍,及见藕益法师,遂终身依止,卒传其道。
人延居仰山,山中猛兽为时所驯伏,不复为害。
自撰《斋天法仪》,感应天神,人多见者。
后居江宁天界半峰,弘灵峰之遗教,勤修净业,日有恒课,虽甚寒暑不少懈。
康熙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寂于半峰,三日异香绕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灌顶隋末唐初 561 — 6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1—632 【介绍】: 隋唐时僧。
义兴人俗姓吴字法云
有才藻,为智顗高足弟子,住天台山国清寺
隋炀帝曾为其设千僧斋,赐赏甚厚。
有《私记天台山智者词旨》及《义记》等。
全隋文·卷三十五
灌顶字法云俗姓吴义兴人
师事智顗,终天台国清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字法云
姓吴氏
其先常州义兴人
祖避地临海章安
遂居焉。
三月
而亡其父。
未能言。
母偶称佛法僧号。
敩之。
音句清辩。
家人惊异。
于是摄静寺拯法师
闻而叹曰。
此子非凡。
母因以非凡名之。
七岁使事拯为弟子。
所业日进。
年二十受具。
而誉益起矣。
逮乎拯终。
则当陈之至德初也。
天台智者顗公出涖光宅。
从之。
研绎观门。
频蒙印可。
陈祚告穷。
乃随智者
游历庐阜
久留江陵玉泉寺。
隋开皇十一年
炀帝以晋邸。
出镇维杨。
智者授王归戒。
俄旋台岭。
又从之。
十七年智者疾。
执侍如礼。
未几而智者告终。
奉遗命。
智者手书信物。
讣晋邸。
而教旨。
扬州总管府司马王弘
还山。
仍就山饭千僧。
以致追慕之意。
且规置国清寺
仁寿元年
晋王以太子嗣位。
入贺。
兼谢置国清。
诏遣散骑侍郎张乾威。
送还山。
仍赐帛三千疋。
毡三百领。
就山饭千僧。
又加饰其寺焉。
二年诏曰。
夏序炎赫。
道体休宜。
禅悦资神。
故多佳致。
近令慧日道场庄论二师。
讲净名经。
全用智者义疏。
判释经文。
禅师是大师高足。
法门委寄。
今遣延屈。
必蒙霈然。
并法华经疏。
随使入京也。
伫迟来仪。
书不尽意。
于是入
为留三夏
大业七年
上治兵涿野。
诏见行在所
贞观六年。
八月七日。
以疾终于国清寺
寿七十二。
先是谓弟子曰。
尝闻之弥勒经。
如来入灭。
香烟若云。
汝多烧香。
吾将去矣。
因垂戒诸子。
既而起立合掌。
如有所见而敬者。
且口称弥陀号云。
越九日
窆于寺之南山
姿性慈摄。
利物有方。
其村之人有病者。
其子奔驰求救。
方焚旃檀香转经。
病者闻香气辄愈。
且安洲乐安南岭尤奇秀。
每过则环视爱之。
叹曰恨不夷坦尔。
顾非可以匡众开讲乎。
未旬浃而白沙黄壤涌起如镜面。
尝讲涅槃于隶业寺。
钟鼓交作。
而海寇至。
干盾抢攘。
无惧色。
踞猊持麈自如。
而寇遽惊走。
盖皆是人长丈馀。
执戈戟以拟至。
佛垄诸徒。
石塔别须二石为户。
而弟子光英得石而厚丈。
漫举杖画其中曰。
如是乃可用。
则石应手裂为二。
施之于塔。
虽巧匠犹不之及。
法华于称心精舍。
吉藏法师
心服其记义。
遂散众东下。
餐禀其指。
智者之才辩。
能持之者。
而已。
故其录具在。
今不繁序。
碑则常州善寺沙门法宣文也。
释灌顶
字法云
俗姓吴氏
常州义兴人也。
祖世避地东瓯
因而不返。
今为临海章安焉父夭早亡。
母亲鞠养。
生甫三月
孩而欲名。
思审物类未知所目。
母夜称佛法僧名。
仍口敩。
音句清辩同共惊异。
因告摄静寺慧拯法师
闻而叹曰。
此子非凡。
即以非凡为字。
及年七岁还为拯公弟子。
日进文词。
玄儒并骛清藻才绮。
即誉当时。
年登二十。
进具奉仪
德瓶油钵弥所留思。
洎拯师厌世。
沐道天台
承习定纲罔有亏绪。
陈至德元年
智顗禅主出居光宅。
研绎观门频蒙印可。
逮陈氏失驭。
随师上江。
胜地名山尽皆游憩。
三宫庐阜九向衡峰
无不揖迹依迎访问遗逸。
后届荆部停玉泉寺
传法转化教敷西楚
开皇十一年
晋王作镇扬州
陪从智者戾止䢴沟。
居禅众寺。
法上将
日讨幽求。
俄随智者
东旋止于台岳。
晚出称心精舍开讲法华。
跨朗笼基超于云印。
方集奔随负箧屯涌。
吉藏法师
兴皇入室。
嘉祥结肆独擅浙东。
闻称心道胜意之未许。
求借义记寻阅浅深。
乃知体解心醉有所从矣。
因癈讲散众投足天台餐禀法华发誓弘演
至十七年智者现疾。
瞻侍晓夕艰劬尽心。
爰及灭度亲承遗旨。
乃奉留书并诸信物。
哀泣跪授。
晋王五体投地悲泪受。
事遵宾礼情敦法亲。
寻遣扬州总管府司马王弘
还山为智者设千僧斋置国清寺
即昔有晋昙光道猷之故迹也。
前峰佛陇寺号修禅。
在陈之日智者初建陇南十里
地曰丹丘
经行平正瞻望显博。
智者标基刊木。
欲建道场。
未果。
心期。
故遗嘱斯在。
王工入谷即事修营。
置臬引绳一依旧旨。
仁寿元年
晋王入嗣东巡本国。
万里川途人野毕庆。
以檀越升位寺宇初成。
出山参贺。
遂蒙引见。
慰问重叠酬对如响言无失厝。
臣主荣叹。
又遣员外散骑侍郎张乾威送还山寺。
施物三千段氎三百领。
又设千僧斋。
寺庙台殿更加修缉。
故丹青之饰乱发朝霞。
之岭奄同被锦。
斯寔海西之壮观也。
远符智者之言。
具如彼传。
仁寿二年下令延请云。
夏序炎赫道体休宜。
禅悦资神故多佳致。
近令慧日道场庄论二师讲净名经。
全用智者义疏判释经文。
禅师是大师高足。
法门委寄。
令遣延屈。
必希霈然。
并法华经疏。
随使入京也。
伫迟来仪书不尽意。
持衣负锡高步入宫。
三夏阐弘。
副君欣戴。
每至深契无不伸请。
并随问接对。
周统玄籍。
后遣信送还。
䞋遗隆倍。
大业七年
治兵涿野亲总元戎。
将欲荡一东夷用清文轨。
因问左右备叙轩皇。
先壮阪泉之戮暴。
后叹峒山之问道。
追思智者感慕动容。
下敕迎远至行所。
引见天扆叙以同学之欢。
又遣侍郎吴旻送还台寺。
尔后王人继至房无虚月。
纵怀丘壑绝迹世累。
定慧两修语默双化。
乃有名僧大德。
近城远方希睹三观十如及以心尘使性。
并拜首投身请祈天鼓。
皆疏瀹情性澡雪胸襟。
三业屡增二严无尽。
忽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
终于国清寺房。
春秋七十有二。
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
而室有异香。
临终命弟子曰。
弥勒经说。
佛入城日香烟若云。
汝多烧香。
吾将去矣。
因伸遗诫。
词理妙切。
门人众侣瞻仰涕零。
忽自起合掌如有所敬。
发口三称阿弥陀佛。
低身就卧累手当心。
色貌欢愉。
奄然而逝。
举体柔软。
暖经日尝有同学智晞
之亲度。
清亮有名。
先以贞观元年卒。
临终云。
吾生兜率矣。
见先师智者
宝坐行列皆悉有人。
惟一座独空。
云却后六年灌顶法师升此说法。
焚香验旨。
即慈尊降迎。
计岁论期。
不谬矣。
以其月九日窆于寺之南山
远近奔号諠震林谷。
化流嚣俗神用方。
村人于法龙。
去山三十馀里。
染患将绝众治不愈。
其子奔驰入山祈救。
为转法华经。
焚旃檀香。
病者虽远。
乃闻檀香入鼻。
应时痊复。
乐安南岭地曰安洲。
碧树青溪泉流伏溺人径不通。
留连爱玩。
顾而誓曰。
若使斯地夷坦。
当来此讲经。
曾未浃旬。
白砂遍涌平如玉镜以感通相显不违前愿。
仍讲法华金光明二部。
用酬灵意。
尝于章安摄静寺讲涅槃经。
值海贼上抄道俗奔委。
方挝钟就讲。
颜无慑惧。
贼徒麾幡诣寺。
忽见兵旗曜日持弓执戟人皆丈馀雄悍奋发。
群睹惊懅一时退散。
尝于佛陇。
讲暇携引学徒。
累石为塔。
别须二片用搆塔门。
弟子光英。
先以车运一石。
咸疑厚大。
更欲旁求复劳人力。
举杖聊撝。
前所运石飒然惊裂。
遂折为两段。
厚薄等均用施塔户。
宛如旧契。
若斯灵应其相寔多。
受业天台又禀道衡岳
三世宗归莫二。
若观若讲常依法华。
又讲涅槃金光明净名等经。
及说圆顿止观四念等法门。
其遍不少。
智者辩才云行雨施。
或同天网乍拟璎珞。
能持能领唯一人。
其私记智者词旨。
及自制义记。
并杂文等题目。
并勒于碑阴。
弟子光英。
后生标俊优柔教义。
国清寺众佥共纪其行。
树其碑于寺之门。
常州善寺沙门法宣为文。
其词甚丽。
见于别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琎隋末唐初 ? — 63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吴氏
杨州江都人
七岁依荣法师出家。
每从游履。
未尝敢离。
侍立夜深。
辄席地卧床下。
听采摄论。
即能讲说。
时辈大加嗟赏。
仁寿中
被诏入住禅定
𢹂俱。
及受具。
专精律部。
禀涉遵首二师阐演。
各二十馀遍。
故于摄论律部。
尤造微达奥。
人以为寄大乘而弘行范。
有未易以企及者。
大业之季。
四郊多垒
群盗鼓行而前。
莫之与抗。
禅定诸宿。
智谋勇力可任。
乃于昆池一庄。
设楼橹防拟。
一旦盗大至。
旌旗亘十里。
因尽屏战具。
备治肴膳。
躬诣营中。
延致凶党。
使饱啖酣饮乃已。
盗相谓曰。
此健道人何可负也。
仅取其牛十头而去。
行至中道。
复以还
贞观初
任云华寺上座。
未几。
徵为普光寺纲维。
八年冬卒。
寿五十馀。
若夫满德善智真懿敬道者
又皆之同学也。
慕义相朋。
多沦物故。
悲夫。
释慧琎
姓吴
杨州江都人也。
母怀之时。
即祛嗜欲。
辛腥俗味眇然不顾。
识者以为儿之所致。
身子矣。
及年七岁心慕缁徒。
道见沙门寻而忘返。
亲欣其信仰也。
遂放依荣法师而出家焉。
孝谨天然罔由师训。
随从奉敬初无乖越。
每从游履诸寺。
一无敢出离。
便于所卧床下席地而伏。
斯例非一。
摄论大悟时伦。
即而讲说。
嗟赏者众。
谈吐清雅妙会物情。
于仁寿年中。
被召入于禅定。
及具戒后专精律仪。
听遵律师讲凡二十遍。
又听首律师数亦相及。
谦弱成治竖论不言。
讲扬摄论方敷律相。
时以其寄大乘而弘行范也。
大业末历郊垒多虞。
禅定一众雅推善能御敌。
乃总集诸处人畜。
普在昆池一庄。
多设战楼用以防拟。
独号令莫敢当锋。
时司群贼鼓行郊野。
所至摧殄无抗拒者。
兵临庄次。
意在诛荡。
登楼一望。
但见张旗十里。
乃收束弓刀反缚奴仆。
大设肴膳广开仓廪。
身先入阵劳问军主
引至庄中命令就坐。
既见盛设相与开颜。
各执手。
健道人也。
饱啖而旋。
惟取牛十头拟劳军士。
牵至中道复从乞。
以衔前顾皆用还之。
所以义宁之初通庄并溃。
惟有禅定如旧无损。
即深明机要善达开遮。
一人而已。
加又偏工巧性无施不可。
或庄严彩饰。
或丹青轮奂。
或裁缝服玩。
或驱策人物。
众兼四百通用推贤。
至于诵说戒经。
清音流靡。
由来怠堕者闻说戒皆来坐听。
竦耳峻坐畏其声止。
贞观之初任云花寺上座。
常弘摄论化开律部。
晚又下令徵入普光
纲理僧伦大小清穆。
八年冬终于此寺。
春秋五十馀矣。
时又有沙门满德善智真懿敬道者
所学慕义朋从。
慧悟天开谈说弘畅。
智博解深奥情欣护法。
懿导说有功化行多阻。
道抱素自资性存经史。
多从物故。
懿独存焉扬敷京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昌宋 1089 — 1171
全宋诗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
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
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道场寺,悟彻。
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
年二十三归省妙湛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
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
高宗建炎中退席。
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
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
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
七年卒,年八十三。
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吴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幼礼澄公为师,十三受戒。
后师湖州道场妙湛大师,遂嗣其法。
历主何山、瑞光、育王、蒋山、径山灵隐诸道场,赐号佛行大师
稍倦应接,告老退隐,自号月堂
后出主净慈。
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
曹勋松隐》卷三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等。
道昌
号月堂
湖州宝溪吴氏子。
得法于雪峰慧和尚
所至以行道为己任。
不发化主。
不事登谒。
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
衲子有志。
充化导者多却之。
有以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
师曰。
我佛在日犹可恐。
今为之必有好利者。
而至于自鬻也。
径山净慈育王。
皆师说法处。
曲高和寡
法嗣无闻。
或谓和尚行道经年。
门下未闻。
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
师不对。
他日再言之。
师曰。
子不闻。
昔人种瓜。
而爱甚者。
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
瓜不旋踵而淤败。
何也。
其爱之非不勤。
然灌之不以时。
适所以败之也。
诸方老宿。
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
才器宏远。
止欲速其为人逮。
审其道德则淫污。
察其言行则乖戾。
谓其公正则邪佞。
得非爱之过其分乎。
是正犹日中之灌瓜。
予深恐识者笑。
故不为也。
后有同乡僧名悟者。
称得师
住杭之五云山
略展规模。
然亦终不振。
师每念丛林下衰。
纲纪大坏。
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
故使在下者。
得以非义乘之玩习。
既久。
遂谓当然不知其悖。
故师行事发言。
终其身不妄。
盖于时事。
深感于中。
为后学法有不得不然者耳。
名闻于朝。
赐号曰佛行
后无疾而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道昌字月堂
姓吴氏归安人
幼投鹿苑,礼澄公为师。
年十三,祝发受具,坚持净节,不异成人,踰年行脚,不禅 寒暑,寻访耆宿,究取上乘。
妙湛佳(住)湖州道场,声誉甚盛。
往谒之,一日问妙湛曰:“不起一念,时还有过也。
”无妙湛曰:“须弥山尔,作么生会。
于言下领略,自是机峰捷出,有辩无碍。
罢参归霅川,土人莫倚,施米、、豆六百斛,恳之主何山
左丞叶公寄栖卞山,与甚契,每鱼鼓相从,伊蒲共僎,为方外忘形之交,继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迁四明育王山,皆创成法席,一新寺宇。
先是,妙湛净慈,有大通所传云门大师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雪峰,大众以此衣授,众谓不失其宗,人以为荣。
叶公建康,时蒋山新经戎烬,屋仅数椽,叶公奏请住此山,不数年楼阁化城,若自天降,宝祖规制,尽复旧观。
翠华驻临安灵隐方丈虚席,诏补其处。
丞相汤公,慕践履笃实,德腊俱高,欲以激昂。
有众为奏,授“佛行大师”之号。
时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辞,选林泉幽胜为出尘之所,退居其间。
因以“月堂号所居,杜门谢客,以娱晚景。
会净慈阙主,十方衲子恳府帅王公入山敦请,不得已,乃承命复出。
辛卯岁正月,忽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
侍者宗本求语,曰:“吾平生拈古颂古,其语已多,尚何言哉。
”端然而化,年八十有二,僧腊六十九,葬于寺之东隅,松隐曹勋为之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吴氏
怀安人
中年以白衣行头陀。
后依州之清净寺恒法师
落发受具。
始习惟识论。
或讥以滞于名相。
遽发愤造武当山
秀大师疑情冰泮。
思养圣胎。
遂辞往蒲津安峰山。
木食涧饮。
禁足十年。
州牧卫建安国寺迎请居之。
毳侣竞奔。
蔚然繁盛。
牧问曰。
某今日如何。
答曰日从濛汜出。
照树常无影。
来往中条山二十年。
得其道者
不可胜纪。
既示灭。
门人塔于州北之三十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无迹后唐 ? — 925年4月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史氏
朔方人。
大中九年
十三岁。
乃捐俗。
依白草院法空大师落发。
咸通三年
获进戒于京师西明寺
既工讲贯。
复善琴书。
先是恒夫唐公。
尝镇朔方。
至是待以家僧。
为请于两街功德使
隶名西明寺
会诏迎真身于凤翔法门寺
右军副使张思广充赞导。
时上躬御法筵。
大悦。
宣赉稠厚。
光启中
归乡里。
以所传于京师
佛顶炽盛光降吉祥道场法。
为府帅韩公。
结坛脩设。
感致瑞应尤多。
晋景福中。
韩公奏请。
住持广福寺
塞垣之求受菩萨戒者。
日填拥。
梁贞明二年
中书令韩洙奏。
署号曰鸿远。
同光三年。
四月一日。
坐逝于丈室。
貌如生。
观者叹异。
中令命布漆以奉。
府从事薛昭。
纪其事于碑。
释无迹
姓史氏
朔方人也。
宣宗御宇佛法中兴。
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
投白草院法空大师为弟子。
操执密缜拂攘嚣尘。
咸通三年用宾于京室。
得戒度于西明寺矣。
凡于百艺悉愿游焉。
慕定林威能画戴安道能琴。
我则讲贯之馀兼而综习。
先是唐恒夫尝作镇朔方。
后于辇下相遇。
以家僧之礼待焉。
盖知言行相高复能唱导。
闻恒夫白两街功德使
请隶西明寺
旋属懿宗皇帝于凤翔法门寺迎真身。
右宣副使张思广
充乎赞导。
悦怿上心宣赉稠厚。
光启中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道场法归本府。
府帅韩公闻其堪消分野之灾。
乃于鞠场。
结坛修饰。
而多感应。
景福中太尉韩公创修广福寺
住持。
皆以律范绳之。
塞垣閒求戒者必请为力生焉。
梁乾化丙子岁中书令韩公洙。
奏署师号曰鸿远欤。
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四月一日坐终于丈室。
筋骨如生风神若在。
蕃汉之人观礼称叹曰。
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辩才坐亡。
遂漆布之。
乾宁元年府帅举奏。
敕谥曰能觉
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
中书令韩公命工布漆焉。
庄宗朝军府从事薛昭纪为碑颂德云。
后唐明州国宁寺𧦬光传 释𧦬光。
字登封
姓吴氏
永嘉人也。
唐史官左庶子兢之裔孙也。
幼舍家于陶山寺剃度。
居必介然不与常人交杂。
好自标遇慢易缁流
多作古调诗。
苦僻寡味。
得句时有得色。
长于草隶。
陆希声谪宦于豫章
光往谒之。
陆恬静而傲气居于舟中。
凡多回投刺且不之许接。
一日设方计干谒。
与语数四。
苦祈其草法。
而授其五指拨镫诀。
光书体当见酋健。
转腕回笔非常所知。
乃西上昭宗诏对御榻前书。
赐紫方袍。
后谒华帅韩建
荐号曰广利
自华下归故乡。
武肃王钱氏。
以客礼延之。
而性畔岸弗惬王情。
乃归甬东终焉。
有文集知音者所贵。
出笔法弟子从瑰。
温州僧正智琮。
皆得墨诀。
有朝贤赠歌诗。
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五十家仅成一集。
四明太守仰诠素重光高蹈。
躬为丧主理命令葬。
后三年西域焚之发棺俨若生相。
髭发爪皆长。
茶毗收舍利起小塔焉。
后唐长兴中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穆皇后蜀汉 ? — 2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5 【介绍】: 三国蜀陈留人姓吴
刘备皇后
初嫁刘瑁,瑁死寡居。
刘备益州孙夫人还吴,遂纳为夫人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
称帝,立为皇后
刘禅即位,尊为皇太后
卒谥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怀志北宋 1040 — 1103
全宋诗
释怀志一○四○~一一○三),俗姓吴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
年十四,依智慧院宝称为童子。
二十二落发,后结庵衡岳石头二十馀年。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冬,往谒长沙龙安照禅师,居最乐堂。
二年卒,年六十四。
一说元年卒,年六十二(《释氏疑年录》引《补续僧传》)。
事见《补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偈二首。
公讳怀志
出于婺州金华吴氏。
性夷粹。
聪警绝人。
年十四。
去依智慧院宝称为童子。
二十二试所习落发。
预讲肆十二年。
宿学争下之。
尝欲会通诸宗异义。
为书传世。
以端正一代时教之本意。
有禅者问曰。
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
而谈法身。
则曰。
怀州牛吃禾。
益州马腹胀。
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
不能对。
即行游方。
晚至洞山
真净文禅师
问。
古人一喝。
不作一喝用。
意旨如何。
文公呵叱之。
趋出。
笑呼曰。
浙子。
斋后游山好。
领悟。
久之辞去。
真净曰。
子禅虽逸格。
惜缘不胜耳。
识其意。
拜赐而行。
袁州
州人请居杨歧。
挽留之。
掣肘而去。
游湘上。
闻其名。
请居上封北禅。
皆不受。
庵于衡岳二十馀年。
士大夫经由。
造其居。
不甚顾答。
人问其故。
曰。
富贵人
辩博多闻。
我粥饭僧耳。
口吻迟钝。
无可说。
自然憨痴去。
有偈曰。
万机俱能付痴憨。
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
几生梦在绿萝庵。
又问曰。
师住山多年。
有何旨趣。
对曰。
山中住。
独掩柴门无别趣。
三块柴头品字煨。
不用援毫彩露。
崇宁元年冬
遍辞山中之人。
曳杖径去。
留之不可。
曰。
龙安照禅师
吾友也。
偶念见之耳。
龙安闻其肯。
来使人自长沙迎之。
居于最乐堂。
明年六月晦
侍者日早莫。
曰。
已夕矣。
笑曰。
梦境相逢。
我睡已觉。
汝但莫负丛林。
即是报佛恩德。
言讫而寂。
茶毗收骨石。
塔于乳峰之下。
阅世六十四年。
坐四十三
赞曰。
石头道人。
以夷粹之资。
入道稳实。
其去新丰
而游湘西也。
以水声林影自娱。
谨守其师之言。
不为世用。
譬之云行鸟飞。
初无留碍。
故当时公卿贵人
莫能亲疏之。
岂常人哉。
彼视咿嚘取容。
卖佛祖以渔利者。
顾不太息耶。
甘露灭
既论撰其出处之详。
又列之林间录中。
盖有所激云耳。
怀志上座
婺州吴氏子。
年十四。
事智慧院宝称为师。
试所习落发。
性夷简。
饱经论。
东吴学者尊事之。
尝对客曰。
吾欲会天台贤首惟识三宗之义。
衷为一书。
以息影迹之诤。
适有禅者。
居坐末曰。
贤首宗祖师为谁。
曰。
杜顺和尚
禅者曰。
有法身颂曰。
怀州牛吃禾。
益州马腹胀。
天下觅医人
灸猪左膊上。
义合天台唯识二宗何义耶。
不能对。
禅者曰。
何不游方去。
于是罢讲。
南询至涧山。
云庵和尚在焉。
从之游甚久。
去游湘上。
庵于石头云溪。
二十馀年。
气韵闲淡。
遇客多不言。
侍者问之。
曰。
彼朝贵人。
多知多语。
我粥饭僧。
见之自然。
口吻迟钝。
作偈曰。
万机休罢付痴憨。
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
几生梦在绿萝庵。
或问住山何味。
答曰。
山中住。
独掩柴门无别趣。
三个柴头品字煨。
不用挥毫文彩露。
崇宁改元
年六十二矣。
曳杖造龙安
人莫之留。
一日问侍僧曰。
日何时。
曰夕矣。
遂笑曰。
梦境相逢我睡已觉。
汝但莫负丛林。
即是报佛恩德。
言讫泊然而逝。
收骨。
塔于乳峰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怀志姓吴氏婺州人
尝欲会通诸宗异义,有禅者问曰:“杜顺,贤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马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
怀志不能对,即游方至洞山,谒净真,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何如?
”净叱之,趋出。
净笑呼曰:“浙子斋后游山好。
忽领悟。
久之,辞去,庵居于南岳石头,二十年不与世接。
有偈曰:“万机休罢附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宋崇宁元年,往见龙安照禅师,居于龙安最乐堂。
明年六月晦,问侍者日早暮,曰:“已夕。
”笑曰:“我睡已觉。
”遂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季善
上堂 诸大德。
既来这里相从贫道参禅。
究明生死。
须依贫道家风行持。
他后决不相赚。
各各俱要屏息身心诸缘。
一心向道。
追复百丈以前释迦老子所行头陀之行。
是谓家风。
此之苦行头陀。
经中具载。
请自检看。
然虽今人难比古人。
且请于中行得一半。
庶亦得瞻头陀苦行之少分矣。
不可似今时学者。
全不问著。
甘作无惭愧人。
佛法驴年会得。
只如世尊当时。
饥则领众持钵入城乞食。
归则各处岩穴之间。
后来赵州谂和尚三十年不开口。
告人不杂用心。
匾担山和尚唯餐象过日。
丹霞然和尚一生只个布裘。
更看芙蓉楷和尚
不发疏簿。
不请化主。
一生唯事淡泊。
此诸尊宿。
俱是行头陀苦行家风。
所以一个个魁垒秀出于当时。
而千古之下为世所尊上。
诸大德。
若依此苦行。
而行持久之。
不移不易。
则僧问如何是佛。
云门道乾屎橛。
管取呵呵大笑。
尝有僧问。
如何是和尚家风。
答曰。
前江潮急鱼行涩。
后岭高鸟泊难。
下座。
上堂。
僧问昔高峰和尚示众云。
海底泥牛衔月走。
岩前石虎抱儿眠。
铁蛇钻入金刚眼。
昆崙骑象鹭丝牵。
此四句内。
有一句能杀能活。
能纵能夺。
若人点检得出。
许你一生参学事毕。
不知是那一句。
师云。
待你悟即向你道。
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
不见道你有主杖子。
我与你主杖子。
你无主杖子。
我夺却你主杖子。
下座。
开示五羊深禅人 若了自心本来是佛者。
一切惟假名。
况复诸三有。
傥尔于斯直下不能领略。
别无方便。
但将吾所付之念佛公案。
用心提撕。
单单参究。
以期彻悟。
精进不懈。
勇猛无怯。
务要讨个明白而后已。
欲上参时。
先须拌舍世间恩爱利名等事。
使身心洒落。
虚融淡泊。
切切以了生死大事为己重任。
抖擞精神。
看这念佛底是谁。
要在这谁字上著到。
下疑情。
疑这念佛底是谁。
故谓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良哉言也。
你若才有切切之心。
疑情重也。
话头自然现前。
绵绵密密。
净念相继。
凝定身心。
回光返照。
执而持之。
勿令间断。
一念不生。
前后际断。
目前空牢牢地。
胸中虚碧碧地。
澄澄湛湛。
卓卓巍巍。
到此唤作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正好再见真善知识。
扫除悟迹。
别立生涯。
不受天下老和尚舌头颟。
后水边林下。
保养圣胎。
待时龙天推出。
方可为人也。
大川关主 欲作吾家真种草。
要须直下坐断圣凡情量。
不守灵鉴虚明。
廓亡自他。
当体不顾。
亦不作无己知解。
自然本体露现。
如大日轮升于虚空。
无处不照。
正恁么时。
若有个承当底人。
则不能于那事相应。
此是佛祖自證三昧。
比比不相知。
各各不相到。
唤作大事因缘。
空生身子睥睨不著。
三贤十圣。
只为圣心未忘。
见性如隔罗縠。
饶你才并马鸣。
解齐龙树。
亦只得一生两生不失人身。
此是根思夙净。
闻之即解。
去道逾远。
况小智薄德浮浅之学者乎。
又如慧可大师
无书不解。
无经不通。
到初祖面前一词不措。
方觅安心。
从斯一切放下。
心如墙壁。
至于立雪断臂犹不肯可。
及乎瞥地一下。
则礼三拜依位而立。
始曰汝得吾髓。
此岂造次。
近世学者心粗。
认指为月。
天地悬殊。
自既错解。
将此印證后昆。
一盲引众盲。
为害非细。
或者谓我已坐禅。
得个安乐处。
身心轻安。
更无异念。
直是灵灵不昧。
了常知。
于生死岸头已得不疑。
只未会古今差别公案。
是何言欤。
盖因邪师法眼未明。
妄据师位。
以方便为真实。
是非不辨。
认个湛不摇处作空劫那边事。
岂非认奴作郎。
殊不知湛入合湛。
是识边际。
永嘉云。
损法财。
灭功德。
莫不由斯心意识。
古德云。
诸佛说心。
为破心相。
令知心相元是虚妄。
今人认心是道。
违佛意。
又增戏论。
殊乖大体。
或者云。
一切皆空。
有甚正悟处。
此是断见外道。
或者云。
一切无著。
自然无碍。
此是掩耳偷铃。
自屎不觉臭。
或者云。
斋戒明白。
清净无染
自然不堕恶趣。
此是住相布施。
三途业因。
或者云。
大悟不拘于小节。
任意浮沈。
随处腾腾。
便是快活道人。
此是见外道。
阐提痴汉。
或者云。
但一切人如死人去。
更有甚事。
此是白日寐语。
誇谈马角。
岂不见道那伽常在定。
无有不定时。
或者云。
某人虽不会道。
奈何死得好。
有坚固子。
此是梦中说梦。
僧问古德云。
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
答云。
不许夜行。
投明须到。
且无你用心处。
你若古今见尽。
迷悟情消。
转法轮。
一切时出生。
一切时灭度
贫道痛以慧命危甚。
若一丝九鼎之悬。
观今玄绍之徒。
槩似儿戏之所为耳。
但要诳得入手则已。
岂知吾祖有行解相应。
名之曰祖之诫乎。
亦是为师者不审学者之才器堪否。
而苟图收拾门人之私。
致招法门之辱累也。
子顺大川禅人。
自舍缘入道。
真定金台二处掩关。
下得定力之功。
而本地光明未发。
南询师匠决择。
怀香礼余。
呈似工夫次第。
余知做到湛不摇处。
犹未出他识阴区宇。
此是静想不脱。
所以己见不明。
殊知劳虑永断。
得法界静。
即彼静解为自障碍。
要知得在神静。
失在物虚。
错认定盘星。
且喜没交涉。
此是大解脱门自在三昧
须是尘劳不染。
静妙不收。
步步活鱍鱍地。
宛转无穷。
闹浩浩处识得。
方始八面玲珑。
七穿八穴。
子更下那一步工夫。
一日如桶底脱。
则知如上尽是为蛇画足。
虽然。
要作大法器。
建立门庭。
须久依吾住。
再向那边更那边打数百个悬空觔斗归来。
始得智过于师。
方堪传受。
岂不见道雪后始知操。
事难方见丈夫心。
行实撮略 季善
祖贯凤阳人
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
吴姓
母钟氏。
十七岁出家。
初遇源明和尚请益。
蒙受无字公案。
嘱云须发大愿以自护持。
我便发愿。
若生死不了。
大事未明。
遗弃修行。
贪著名利。
死堕阿鼻地狱。
受苦无量。
(云云)蒙念长老送入关。
关中不设卧床。
安一凳。
誓不倒身。
以悟为则。
睡魔沈重。
垂头眠著。
不觉半夜。
因去坐凳。
立誓不坐。
昼夜行立。
忽靠屋柱睡著。
又立愿不近墙壁。
辽空经行。
(云云)一朝闻钟声。
忽说偈云。
沈沈寂寂绝施为。
触著无端吼似雷。
动地一声消息尽。
髑髅粉碎梦初回。
(云云)汝等果能依我修行。
须要具我如是诚信决烈。
如是守戒行持。
如是勇猛精进。
如是打七炼磨。
如是剋期取證。
如是禅定解脱。
如是次第觉触。
如是信解悟入。
如是寻师印可。
如是涵养淘汰。
如是待时为人。
还有一重如是。
待案山点头。
即向汝道。
示徒悟玄 诚哉此事。
见则便见。
拟思则白云万里。
况如之若何。
汝欲决要明此一件大事。
须著做捷工夫。
能向一毫头上安身立命。
做教久久。
则便得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矣。
若得真到此地。
则旷劫不明之事当下分明。
犹如哑子梦见亲娘。
与人说不得。
亦复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水边林下保养圣胎。
待时龙天推出。
扶持末运。
接续祖灯
广化众生。
同成正觉。
其或未然。
只须将我所付念佛公案贴在鼻端上。
不许执在一边。
须向一切处常目在之。
勿使须臾失其照顾。
疑个念佛底是谁。
于这一句绵绵密密。
教首尾一贯逼拶将去。
如不得力。
再加个毕竟念佛底是谁。
傥被散乱昏沈之魔搅扰。
或有间断。
莫容滞久。
如鸡抱卵。
若冷却。
其窠子无出头期矣。
工夫绵密之喻无如此也。
傥宿有灵骨。
得个觉触处。
切不可自许。
须见本色宗匠。
入他炉鞴受他煅炼出来。
真伪浅深一一得知。
更不存其悟迹。
做个无事无为底自在道人。
所以道金屑眼中翳。
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
佛祖是何人。
到这里但有纤毫悟理未忘。
佛法玄微去之未尽。
皆堕法尘见刺之圈䙌。
诚哉此事。
乃无大极大底大事。
真能欺贤压圣。
岂可辄作容易想而不慎乎。
至嘱。
袾宏曰。
关内行持。
谓大强勇猛精进矣。
乐閒逸而坐关者惕诸。
季善
凤阳人
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
父姓吴。
母钟氏。
稚小以佛事为儿戏。
十七出家。
初投源明和尚
明示以无字公案。
嘱云。
须发大愿。
以自护持。
师便发愿。
若生死不了。
大事未明。
遗弃修行。
贪著名利。
死堕阿鼻地狱。
受苦无量。
正统八年
入闽参无际。
闭关力究。
关中不设卧床。
安一凳。
誓不倒身。
以悟为则。
昏沉来。
因去凳立。
誓不坐不近墙壁。
辽空径行。
一朝闻钟声忽悟。
说偈云。
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著无端吼似雷。
动地一声消息尽。
髑髅粉碎梦初回。
蒙隐楚山二老。
又见月溪。
溪印可之。
天顺庚辰
赵氏建西湖三塔寺
请师开山。
继兴天目昭明。
继兴吴山宝莲。
继兴南山甘露成化。
庚子。
掩关石屋寺。
壬寅
慈云岭有寺。
曰天真。
宗纲
请师兴建。
事竣。
即掩关杜人事。
师一生苦功。
无与伦比。
虽得相应。
而勒持弥督。
涵养淘汰。
至老无替。
有四十馀年秪掩关之句。
示寂后。
真身覆以缸龛。
藏天真石洞中。
门人辑师言论行实。
三会语录云。
师讳本善
凤阳人
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
父姓吴。
母钟氏。
稚小以佛事为儿戏。
十七岁出家。
初投源明和尚请益。
明示以无字公案。
正统八年入闽参无际师
闻钟声有省。
次见蒙隐
次见楚山。
次见月溪。
溪印可之。
从前打七掩关。
晓夜无怠。
历尽百倍苦功。
乃得大彻。
蒙古庭重授衣拂。
天顺庚辰
赵氏建西湖三塔寺
请师开山。
继兴天目昭明。
继兴吴山宝莲。
继兴南山甘露
成化庚子
掩关石屋寺。
壬寅
慈云岭有山曰登云。
寺曰天真。
宗纲请师兴建。
事峻。
即掩关杜人事。
涵养陶汰。
有四十馀年祇掩关之句。
示寂后。
门人悟深戒新等。
辑师言论行实名昭明甘露天真三处语要录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鉴宋 1105 — 11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1192 【介绍】: 僧。
滁州全椒人俗姓吴
法号足庵
儿时即喜佛书。
长芦青了禅师,后参宗珏法绪,继其任住明州雪窦寺
全宋诗
释智鉴一一○五~一一九二),号足庵俗姓吴
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
初依长芦真歇了禅师,后为大休宗珏禅师器重,住明州雪窦寺
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八十八。
为青原下十五世,天童大休宗珏禅师法嗣。
事见《攻愧集》卷一一○《雪窦足庵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智鉴滁州人
元祐时僧长。
依真歇于长芦
大休首众即器之。
后遁象山,百怪不能惑。
复住雪窦,尝居嘉兴梅溪,有诗。
智鉴
滁之全椒人
生吴氏
自儿时。
已喜佛书。
每以白纸为经。
跏趺端坐诵之。
声琅琅动人。
母尝与洗手疡。
戏问。
是甚么手。
对曰。
佛手。
视母大笑。
俄二亲俱丧。
长芦真歇
了出家厉精。
胁不至席者数年。
大休珏公
首座
指为法器。
道法师领戒。
象山之郑行山。
缚茆而居。
山当海岸孤绝处多妖怪。
师吊影其间百怪不能惑。
地高无水。
祷曰。
吾办道来此。
神其惠我泉。
因锄小坎。
移时而水溢。
食不继啖。
以疗饥。
尝深夜打坐。
闻庵后岩石震响。
如斗击。
旦起视之。
有巨石飞坠。
越庵而立于门并庵。
大木无不摧拉。
而庵独无恙。
一日有巨蟒入庵。
矫首怒视。
越数日。
复旋绕于床。
师不顾而去。
变怪百出。
师举不为动徐亦帖然。
一夕深定中。
豁然开悟。
身心世界。
洞如琉璃。
自念云。
威音王已前。
无师自證。
威音王已后。
无师自證者。
皆天魔外道。
遂下山。
见延寿然曰。
日来肚大无物可餐。
庵小无床可卧。
若能与食展庵则住。
不然则去。
然与师反覆问答。
不能屈。
因叩其所得。
呈一颂。
然喜曰。
鉴公彻也。
复航海。
大休于岳林。
试其机辩无碍。
叹曰。
佛祖不奈尔何。
因为行乞。
担二布囊。
随得即受。
备历艰勤。
人所不堪。
翠山宗白头
谓师曰。
为众竭力。
不无其劳。
师云。
须知有不劳者。
曰。
尊贵位中收不得时如何。
师云。
触处相逢不相识。
曰。
犹是途中宾主。
如何是主中主
师云。
丙丁吹灭火。
以手掩师口。
师拂其袖。
迁雪窦。
挽师偕行。
负众事。
时法堂新饰。
命师普说。
窃听。
叹曰。
吾生有耳。
未尝闻也。
出世为大休烧香。
前后六坐道场。
皆王公大人推引。
绍熙二年
谢事止于雪窦之东庵
明年七月
示恙。
戒弟子曰。
吾行矣。
送终须务简约。
勿素服哀恸。
言讫而逝。
阅世八十八。
夏五十三。
塔全身于山之左。
师天资朴厚。
见地稳密。
操履苦硬。
至死不少变。
具大辩才。
浩瀚无际。
叩之滚滚无倦。
受施山积。
悉为公费。
故六主废刹。
积逋动数千缗。
不过期月。
而百务一新。
目其所榻。
则丈室萧然悬磬也。
加以精诚所感。
祷雨晹。
救疾苦。
其应如响。
神祠烹宰。
辄为易以素馔。
有藏其须发而得舍利者。
此皆世俗所创见。
师不欲人言之。
以为非此道之极致。
使其有之。
皆亦师之馀也。
师道声震海内。
而迹曾不越四明之境。
自号足庵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文杰清末民国初 1852 — 1914
维基
文杰1852年—1914年),字星鹑心存号炳南姓吴氏辽宁省辽阳市人,隶盛京汉军镶白旗籍。
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乙亥(1875年)恩科举人光绪二十四年,登进士
任山西知县,官至兵部主事
擅长书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僧辩南齐 ? — 493
释僧辩
姓吴
建康人
出家止安乐寺
少好读经。
受业于迁畅二师。
初虽祖述其风。
晚更措意斟酌。
哀婉折衷独步齐初。
尝在新亭刘绍宅斋。
初夜读经始得一契。
忽有群鹤下集阶前。
度卷一时飞去。
由是声振天下远近知名。
后来学者莫不宗事。
永明七年二月十九日司徒竟陵文宣王
梦于佛前咏维摩一契。
同声发而觉。
即起至佛堂中。
还如梦中法。
更咏古维摩一契。
便觉韵声流好著工恒日。
明旦即集京师善声沙门龙光普智新安道兴多宝慧忍天保超胜及僧辩等。
集第作声。
传古维摩一契瑞应七言偈一契。
最是命家之作。
后人时有传者。
并讹漏失其大体。
齐永明十一年卒。
中兴有释僧恭。
当时与齐名。
后遂退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声之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新昌人字大亨
以能诗名。
陈傅良而友蔡幼学,同升太学
宁宗嘉定间历官宿松平阳丞,终昭信军节度推官
有《沃洲杂咏》。
全宋诗
吕声之字大亨(《两宋名贤小集》小传名与字互易),新昌(今属浙江)人。
早年与弟冲之同从陈傅良学,俱有声太学
曾为宿松,徙平阳丞。
宁宗嘉定中昭信军节度推官
有《沃州雁山吟》,已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四存《雁山吟》一卷。
事见《宋诗略》卷一四小传。
 吕声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为底本,酌校《宋人集》甲编本(简称宋人集)等,编为一卷。
宋登科记考
一作吴姓
字声之
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
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巨方唐 647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27 【介绍】: 唐僧。
安州安陆人俗姓曹
幼于安州明福院出家,习《法华》、《维摩》二经。
后依北宗神秀,从侍数年,传其学。
后辞观,居上党寒岭,从者甚众。
郓帅吴文涣请住郓州安国院,传法化徒。
后入五台山,历二十余载,卒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曹氏
安陆人
弱龄禀朗禅师
隶业于州治之明福院。
始诵法华维摩二经。
受具已。
遍扣南宗。
复造北宗。
秀公所。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
曰到此后如何。
曰正见一华开五叶。
既佩密印。
乃辞之。
上党卜寒岭而居焉。
学徒激扬日至。
郓帅侍中吴文焕慕其风。
遣使迎归府供养。
俄为建安国寺
尝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曰。
地布金沙。
人安宝刹。
吴加敬信。
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示寂。
于所居寺。
寿八十一。
建塔葬全身。
释巨方
姓曹氏
安陆人也弱龄干节立身从师。
禀业于州治明福院朗禅师
而听诵法华维摩二经。
功毕受具。
讲述南宗论数席。
即拂衣而起。
禅会必参。
后造北宗秀公所锐精稽考。
一见默许之。
秀问曰。
白云散处如何。
曰不昧也。
又。
问。
到此间后如何。
曰正见一枝生五叶。
秀颔之。
数载之间入室侍对。
庶几真道罕有伦儗。
乃辞观方至上党寒岭而居积稔之间学徒数百。
求请无阻。
凡所提唱真妄同源迟速异剂。
得心助道在乎修治。
大较如此。
郓帅吴文涣侍中
钦慕其风遣使请归。
建安国院传法化徒。
尚祖风者不离于席。
顿悟多矣。
郓帅问曰。
今日后如何。
答云。
地布金沙人安宝刹。
吴帅信伏。
因兹一府军民咸加宗仰。
吴氏家无少长。
重若神明。
檀施丰厚。
后于五台山道化。
涉二十馀载入灭。
时告众曰。
吾齿尽于此矣。
言讫长逝。
春秋八十一。
开元十五年九月三日全身入塔云。
河中府安国院释智封
姓吴氏
怀安人也。
中年学道励操谨躬。
行头陀之行。
卯食之后水浆不度齿焉。
于本州清静寺恒法师下落发受具。
综习唯识论。
或人所诘责之以滞于名相。
愤发罢讲。
游行登武当山秀师会。
疑冰解泮。
思养圣胎。
倏辞出蒲津安峰山。
禁足十年。
木食涧饮。
州牧卫文升请归城内建新安国院居之。
因兹奔走毳衣。
蔚然繁盛。
使君问曰。
某今日后如何。
对曰。
日从濛泛出照树全无影。
使君初不喻旨。
拱叶而退。
少选开晓充诎于怀。
来往中条山二十馀年。
俭薄不充。
得其道者不可胜纪。
入灭后门人于州北三十步建塔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无殷五代 ? — 9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 【介绍】: 五代时僧。
福州人俗姓吴
七岁依雪峰义存出家。
受戒后,游方至筠阳,参九峰道虔,遂为其法嗣。
后住吉州禾山大智院,学徒云集。
南唐李璟召问之,诏居扬州祥光院。
复乞归山,栖止翠岩院。
卒谥法性禅师
禅师名无殷
生吴氏
福州人也。
七龄雪峰存禅师见之。
爱其纯粹。
化其亲令出家。
年二十。
乃剃落受具。
辞游方至九峰虔公
问汝远来何所见。
当由何路。
出生死。
对曰重昏廓辟。
盲者自盲。
笑以手挥之曰。
佛法不如是。
不怿。
请曰。
岂无方便。
曰汝问我。
理前语。
问之。
曰奴见婢慇勤。
于是依止十馀年。
移居石门
亦从之。
殁。
去游庐陵
永新
见东南山奇胜。
乃寻水而往。
有故寺基。
盖文德中。
异僧达奚道场。
遂定居学者云集。
唐后主闻其名。
诏至金陵
问佛法大意。
久之有旨。
延居杨州祥光寺
恳辞归西山
诏住翠岩
又住上蓝寺
赐号澄源禅师
建隆元年庚申二月示有微疾。
三月二日侍者开方丈。
集大众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于是泊然而化。
阅世七十。
夏五十。
谥法性禅师
塔曰妙相。
赞曰。
石霜言。
遍界不曾藏。
而其子闻公。
临化曰。
今日分明说似君。
我敛目时齐听取。
九峰言。
尽乾坤是汝当人自体。
何处安眼耳鼻舌。
而其子殷公临化曰。
后来学者。
未识禾山
即今识取。
予观其父子兄弟。
语言行履。
如形著影出。
声呼谷应。
而近世禅者。
尚伫思。
可悲怜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安永南宋 ? — 1173
全宋诗
释安永
~一一七三),号木庵俗姓吴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弱冠为僧,未几谒懒庵于云门。
懒庵怡山,命为首座
后继席。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居乾元,迁黄檗
三年,移住福州鼓山寺。
乾道九年卒。
南岳下十七世,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法嗣。
有《木庵永和尚语》,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续灯正统》卷一○有传。
今录诗四十六首。
释安永号木庵
闽县吴氏子也。
生具道质行止肃然。
身汩爱缠心怀遐举。
弱冠薙发高标物外。
闻有别传之道。
乃谒懒庵禅师于云门。
入室之际庵顾而问曰。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不得向世尊良久处会。
随后便喝。
倏然契悟。
诸人未得个入处须得个入处。
既得个入处不得忘却老僧
曰。
恁么说话面皮厚多少。
木庵则不然。
诸人未得个入处须得个入处。
既得个入处直须扬下入处始得。
凡所说法简明如此。
时有安分庵主
少与共隶业于安国。
偕依懒庵不契。
辞谒大慧径山
行次钱塘江干。
仰瞻宫阙忽闻街司侍郎来。
大悟偈曰。
几年个事挂胸怀。
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裂破。
一声江上侍郎来。
竟回西禅。
懒庵迎之付以伽梨衣。
自尔不规所寓。
后庵居剑门
化被岭表。
学者从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安永字木庵姓吴氏闽人也。
生具道质,行止肃然,身泊爱缠,心怀遐举。
弱冠薙发,高标物外,闻有别传之道,乃谒懒庵于云门。
入室之际,庵顾而问曰: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不得向良久处会。
”随后便喝,倏然契悟,作礼曰:“不因今日问,几丧目前机。
懒庵许之。
辛卯住当山,上堂举“睦州示众云,诸人未得个入处,须得个入处。
既得个入处,不得忘郤老僧
曰:“恁么说话,面皮厚多少?
木庵则不然,诸人未得个入处,须得个入处,既得个入处,直须飏下个入处始得。
”凡所说法,简明如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玄宗唐 682 — 7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2—767 【介绍】: 唐僧。
永嘉人俗姓吴
初出家于温州永定山宝寿院。
后游学诸方,终至江陵朗禅师而悟法。
后住寿州紫金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2—767 俗姓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初出家于温州永定山宝寿院。
后游学诸方,至江陵朗禅师而悟法。
后住寿州紫金山。
宋高僧》卷二〇有传。
存诗2首,见乾隆《温州府志》,《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永嘉人也。
蚤年依乡里永定山宝寿寺之常静师出家。
禀具之后。
游学遍诸方。
受法印于江陵朗禅师室中。
复移锡紫金山
结宇以习智观。
且以淑群众。
先是其山多虎暴。
自宗之来。
暴遂绝。
一日方拥徒说法。
忽一老父趋进拜跪如礼。
问为谁岂误耶。
何素未尝交接。
而见敬如此。
其必有说焉。
老父曰。
予前生以罪业。
堕身虎中。
苟非禅师教化。
则愈益啖噬物类。
报地狱矣。
兹幸获遂天趣。
宁不知所自而忘。
忽其致谢哉。
语讫隐去。
大历二年告灭。
春秋八十六。
释玄宗
姓吴氏
永嘉人也。
少时出尘气度宽裕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
依常静为师照。
得戒已还诸方游学。
江陵朗禅师门。
若真金之就冶焉。
决了疑贰。
复振锡他行见紫金山悦可自心。
留行禅观。
此山先多虎暴。
或噬行商。
或伤樵子。
避苛政者哭妇堪哀。
卜居哮㘚绝迹。
自迩入山者无惮矣。
一日禅徒拥集。
见一老父趋及座前。
拜跪勤恪。
问。
子何人耶答云。
我本虎也。
在此山中食啖众生。
因大师化此冥回我心得脱业躯。
已生天道故来报谢。
折旋之顷了无所见。
大历二年嘱别门徒溘然化矣。
春秋八十六。
二月入塔。
立碑存焉。
释玄宗
俗姓吴氏
永嘉人也。
少时出尘气度宽裕。
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
依常静为师。
既得戒已还诸方游学。
江陵朗禅师门决了疑贰。
复振锡他行。
紫金山悦可自心。
留行禅观。
此山先多虎暴。
或噬行商。
或伤樵子。
卜居哮㘚绝迹。
入山者无惮焉。
一日禅从拥集。
见一老父趋及座前。
拜跪勤恪。
问子何人耶答云。
我本虎也。
在此山中食啖众生。
因大师化此。
冥回我心得脱业躯。
已生天道故来报谢。
折旋之顷了无所见。
大历二年嘱别门徒溘然而化。
春秋八十六。
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矩南北朝末隋初 535 — 60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吴郡吴氏。
牲矜庄。
善属文。
仪貌脩雅。
初听兴皇朗公讲。
继而自开大品四论。
当时虽淅东弘匠。
亦西骛焉。
后阐三论于建初寺
在席常百人。
武山公郭演。
尝致礼谒。
炀帝居蕃。
出镇杨越。
召住慧日寺
开皇十九年
诏住京师之日严寺。
供养之资。
一出晋邸。
吉藏法师
同门之杰然者
凡当弘演
必新制序王诸辞。
以加激励。
由是而餐附者殷矣。
大业二年正月卒。
寿七十二。
葬京郊之南。
释智矩
姓吴氏
吴郡人
性矜庄。
善机会。
美容貌。
雅为众表。
又善草隶偏爱文章。
每值名宾辄属兴缀采。
铺词横锦勇思霏霜。
而仪轨宪司未沿流俗。
初听兴皇朗公讲。
讨穷深致学冠时雄。
而神气高标在物峰出。
威仪庠序容止端隆。
虽寝处虚闲立操无改。
有人私觇两月徒行。
空野摄衣无见抄反。
欣其谨慎故重叙之。
讲四论大品。
洞开幽府镜识宗归。
披释金陵望风顿怯。
吐纳机辩适对当时。
弘匠浙东。
砥砺前学。
致使禹穴西骛成器极繁。
末于故都建初寺又讲三论。
常听百人。
蒋州刺史武山公郭演。
隋之良宰。
创莅南蕃。
奉敬咨谒降情归禁。
隋炀往镇杨越。
采拔英灵。
既誉洽东瓯名流西楚
徵居慧日处以异伦。
而执志出群言成世则
欲使道张帝里学润秦川。
开皇十九年更移关壤敕住京都之日严寺。
供由晋国
教问隆繁置以华房。
朋以明德一期俊杰。
并是四海搜扬
特立清秀不偶群侣。
覃思幽寻无微不讨。
外辞以疾内寔旁通。
业竞六时研精九部。
才有昏昧览兴赋诗。
时暂阕馀便观流略。
制中论疏止解偈文。
青目所销鄙而轻削。
每讲谈叙清攉宗致。
雅涉昙影之风。
义窟文锋。
颇怀洪偃之量。
时有同师沙门吉藏者。
学本兴皇。
威名相架文藻横逸。
实过之。
所以每讲叙王皆制新序。
词各不同。
京华德望餐附味道者殷矣。
而性罕外狎。
课力逞词。
自非众集未曾瞻觌。
大业二年正月卒于寺房。
春秋七十有二。
葬京郊之南。
门人慧感慧赜
亲承嘉诲询处有归。
后于江之左右所在通化
各领门侣众出百人。
传嗣宗绩不爽遗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𮗿光后唐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登封
姓吴氏
永嘉人
唐左庶子兢之裔孙。
幼辞家。
入陶山寺。
剃䰂受具。
工诗。
善草隶。
陆希声谪宦豫章
往谒之。
得其草法。
五指拨镫诀。
光书自尔益进。
转腕回笔。
尤妙绝。
乃西觐京师
昭宗在御。
诏于榻前挥洒。
赐紫方袍。
后谒华帅王建
奏署广利
自华归里。
吴越王武肃钱氏。
待以客礼。
长兴中
甬东以卒。
太守仰诠素重光。
为治后事。
葬之三年。
复议从阇毗。
及发棺貌不萎仆。
髭发爪甲皆长。
众收烬馀塔焉。
弟子从瑰知琮皆得其墨诀。
有当时士大夫。
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
所赠歌诗一集。
平生著述一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灵一唐 728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62 【介绍】: 唐僧。
广陵人俗姓吴
九岁出家,及冠受具足戒。
馀杭宜丰寺。
禅诵之暇,辄赋诗歌。
朱放张籍皇甫曾等为尘外友,酬赠甚多。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62 诗僧
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9岁出家,13岁削发。
扬州僧法慎学相部律,造乎精微。
初住越州会稽山南悬溜寺,常与僧友讨论佛教义谛。
后住扬州庆云寺,复住余杭宜丰寺。
曾著《法性论》,探究佛理。
工诗什,与当时诗人皇甫冉独孤及李纾朱放张继张南史陆羽严维皇甫曾徐嶷等为诗友,常相互唱和,过从颇频。
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卒于杭州龙兴寺,36岁。
事迹见《毗陵》卷九《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宋高僧》卷一五。
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所称道,高仲武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澈上人文集纪》)。
有《灵一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今存,有明朱警刊《唐百家诗》本、清江标刊《唐人五十家小集》影宋书棚本,另有明抄《唐人诗集八种》本,分为上下二卷。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凡42首又2句。
除一首与护国互见之诗外,皆为近体诗。
唐诗汇评
灵一727—762),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九岁出家,十三削发。
初师扬州法慎,后居若耶溪云门寺,又徙杭州宜丰寺。
李华朱放李纾张继皇甫冉张南史严维等为尘外之交,讲德论道,朗咏终日,酬和甚多。
终于杭州龙兴寺独孤及为撰塔铭。
有《灵一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广陵吴氏。
九岁即薙落。
弱冠受具。
遂习毗尼有成效。
家本货殖。
诸昆弟以侈靡相尚。
一独纳衣锡杖自若。
始从惟扬法𫺤师学相部律。
又依禅者隐空乾靖于会稽山南悬溜寺。
以讨论第一义谛。
或游庆云寺馀杭之宜丰寺。
而足迹不入俗姓之门。
天台道土潘志清。
襄阳朱放
南阳张继
安定皇甫曾
范阳张南史
吴郡陆迅。
东海徐嶷
景陵陆鸿渐
皆引分愿交。
扣襟尚友。
其所尤善者。
慧凝明幽灵祐昙一义宣
诚同门之三益。
住世之四衣矣。
然工辞章。
乐吟咏。
既著法性论。
或遇良辰胜境。
必掇笔申楮。
以遣兴趣。
好事者录之。
名间气集。
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示灭于杭州龙兴寺
寿三十五。
弟子以遗命。
行阇维法。
树浮图。
以表其地。
左卫参军李纾
嘉兴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反。
相与悼梁木之坏。
虑陵谷之迁。
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
释灵一
姓吴氏
广陵人也。
神清气和方寸地虚。
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
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
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
暨乎始冠受其具足。
学习无倦律仪是修。
示见谈笑。
明解脱。
示人文艺以诱世智。
初不计身中有我我中有身。
德全道成缘断形谢。
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寂灭于杭州龙兴寺
春秋三十五。
凡满十五安居。
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毗法树小浮图焉。
左卫参军李纾嘉兴县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
相与悼梁木之既坏。
虑陵谷之当迁。
后之人礼应真之塔婆。
昧应真之德行。
故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也。
一家富货殖。
既而削发。
推千金之产。
悉让诸孤昆弟。
所取者惟纳衣锡杖。
自尔叩维扬法慎师学相部律。
造乎微而臻乎极。
友善者慧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义宣同门三益作者七人也。
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
宴坐必择山椒树下
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
接禅者隐空乾靖讨论第一义谛。
或游庆云寺
复居馀抗宜丰寺。
寺邻生丹山
门对佳境囧然独往。
暴风偃山正智不动。
巨浪沃日浮囊不飘。
于是著法性论以究真谛。
此一之了语也。
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间兴含飞动。
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
必能缀之。
无愧古人。
循循善诱门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纳膏雨焉。
一迹不入族姓之门。
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
讲德味道朗咏终日。
其终篇必博之以文约之以修。
量其根之上下而授之药焉。
一居寺高隅。
初无井泉
一旦呀然而涌喷金砂之溜于庭之左右。
挹之弥清𣂏之无竭。
盖精至之感矣。
诗行于世。
有选其尤者入间气集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独孤及《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
灵一)肤清气和,方寸地灵,与自然妙有合其纯粹……骚雅之遗韵,陶、谢之缺文,公能缀之。
《宋僧传•灵一传》
灵一)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必能缀之。
灵一)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
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
《唐诗品》
一公诗虽复剪刻,弥精律调,要之泓泛微波,未胜皎然,而净密之致,终当独步。
如“月影沉秋水,风声落暮山”,又“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又“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辉”,皆有雅思可采。
林居静僻,游心象外,固宜有尔,超悟会心,尚在烟花山水之间,未能了入真境。
灵一为)越中云门寺律师,持律甚严,以清高为世所推,尤善声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